(一)【艾灸禁忌】
1、皮薄、肌少、筋肉结聚处,男女的乳头、阴部、睾丸等不要直接施灸。另外,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。此外,大血管处、心脏部位不要灸,眼球属颜面部,也不要灸。
2、凡暴露在外的部位,如颜面,不要直接灸,以防形成瘢痕,影响美观。
3、极度疲劳、过饥、过饱、酒醉、大汗淋漓、情绪不稳忌灸。
4、某些传染病、高热、昏迷、抽风期间,或身体极度衰竭,形瘦骨立等忌灸。
5、无自制能力的人,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。
上面为大家介绍了艾灸的一些注意事项及艾灸的禁忌症,大家在选择艾灸前要先看到自己的身体是否适合艾灸这种方法。
(二)【艾灸的顺序】
★先灸阳经,后灸阴经
★先灸背部,后灸腹部
★先灸上部,后灸下部
★先灸头部,后灸四肢
★施灸壮数先少后多
(三)【手持艾条灸方式】
温和灸——适用于各种病症
雀啄灸——适用于治疗小儿疾病或急救晕厥等
回旋灸——适用于风湿痛、神经性麻痹及广泛性皮炎
耳鸣、耳聋的辨证和灸法
【中医辩证】
耳鸣可单侧,耳聋必然伴有耳鸣。肾开窍于耳,心亦寄窍于耳。气血运行受阻,气滞则血行迟缓,耳脉经气失充;或气血於滞,耳脉闭塞,经气无以充养耳窍所致,或肝胆风火上逆,以至于少阳经气闭阻,或因肾精亏虚,髓海不足,或其他疾病引起。
1、肝胆火盛:暴怒郁竭,肝火不泄,循少阳经脉上扰,清窍失灵,故耳鸣、耳聋,头痛面赤,口苦咽干。肝胆火旺,扰动心神,故心烦易怒、夜寐不安。肝气郁勃,络气不畅,故胸胁胀闷。怒则气逆,故耳鸣、耳聋更甚。肝火内郁,肠中津液被灼,故大便秘结,小溲短赤。舌红、苔黄、脉弦数,均为肝胆火盛之证。
2、痰火郁结:素有痰火郁结,雍阻清窍,故耳鸣如潮,时轻时重,甚则气闭失聪。痰浊中阻,气机不运则胸闷、痰多、喉中不爽、喜得太息。痰火中阻,影响健运则口苦、二便不产国。痰火雍阻,肝胆经络不畅故耳下胀痛。苔黄腻、脉弦滑,均为湿热痰火之证。
3、风热上扰:外感风热上扰,故见耳鸣头痛、眩晕。胃气不和,气机不调,所以呕逆、烦闷。外邪上扰,耳窍被竭,故耳中作痒。客邪未解,则寒热身痛不除。脉浮、苔薄腻,均为外感之证。
4、肾精亏虚:精血不足,不能上充清窍而邪火转而上乘,所以耳鸣耳聋,甚则眩晕。肾阴亏虚,虚火上浮故颧赤口干,手足心热。相火妄动,扰动精室故遗精。肾亏精髓不足故腰膝酸软。舌红、脉细弱均为肾精不足之征。间有阴虚火旺则尺脉虚大。
5、清气不升:脾气虚弱,阳气不能上奉清窍,故耳鸣耳聋,神疲,昏愦。脾弱运迟,胃虚纳呆,则食少便溏。脾阳不实四肢,则懒惰无力。劳则伤及中气,故耳鸣加重。脉细弱,苔白腻,均脾气虚之证。
【主穴】听宫、翳风、听会、肾俞、少海、中渚、太溪、四渎、角孙、风池、间使、足三里、百会